编者按:近期,国家医保局印发《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及医保通用名》(以下简称“医保通用名”),规范了血管介入支架、血管介入球囊、吻合器等类别的医用耗材的医保通用名,为后续医保规范管理奠定基础。为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与使用,本篇将为大家介绍非血管介入球囊类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
非血管介入球囊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微创医疗器械,通过导管将可膨胀的球囊输送到人体非血管部位(如输尿管、胆管、消化道等),通过充气撑开狭窄或阻塞区域,恢复正常生理通道,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本类耗材涉及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中一级分类“非血管介入治疗类材料”下,“呼吸介入材料、消化介入材料”等4个二级分类、原“气道球囊、贲门球囊”等9个三级分类,企业113家,注册证267张,耗材分类代码387条,规格型号代码39439条,原医保通用名为球囊、导管。本次医保通用名修订优化共编制14个医保通用名,包括气道球囊扩张导管、食道扩张球囊导管、贲门扩张球囊导管、肠道球囊导、胆道扩张球囊、乳头切开扩张球囊、取石球囊导管、输尿管扩张球囊导管、肾造瘘球囊扩张导管、UPJ封堵球囊导管、鼻窦球囊导管、咽鼓管球囊导管等产品。
明确设立逻辑,通用名设立更清晰
在非血管介入球囊类医保通用名编制过程中,国家医保局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详细梳理,最终确定首先按解剖部位将非血管介入球囊分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其他系统等。在解剖系统下,有必要的情况根据解剖器官进一步进行分类,例如,消化系统下根据不同解剖位置进一步分为贲门球囊扩张导管、食道球囊扩张导管、肠道球囊扩张导管、胆胰球囊扩张导管、胆胰取石球囊导管。
体现产品功能,奠定管理基础
非血管介入球囊类医保通用名编制,还充分考虑不同球囊的独特功能,并在特征中予以体现。例如,在胆胰球囊扩张导管中,部分球囊通过表面纵向排列3-4片微型不锈钢刀片,可穿透纤维化或钙化组织,形成规则切口,在治疗胆胰管复杂狭窄和困难取石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因此在胆胰球囊扩张导管的特征中对切割、非切割进行区分,便于后续医保支付管理。
再如,在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肾造瘘球囊扩张导管、尿道球囊扩张导管等泌尿系统球囊导管中,通过集成微型压力传感器与电动泵模块,可以实时反馈并自动调节压力,避免手动加压的不可控性,降低穿孔风险,在纤维化狭窄或钙化病变治疗中成功率更高,在复杂病例适配性更强。因此在泌尿系统球囊导管的特征中对带泵、不带泵进行区分,体现产品创新特色。
单独设立“压迫球囊扩张导管”,鼓励技术创新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头面部重度疼痛性疾病,号称“天下第一痛”,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的健康,降低病患生活质量。随着疼痛的逐渐加重,部分患者会因为药物治疗失效或无法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采用血管减压或球囊压迫等外科治疗手段。
球囊压迫术在我国的临床应用较早,近十年来,在国内被广泛认同并快速普及,被国内众多医疗机构列为新技术引进项目,并成功开展,使更多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获益。国内开始生产专门适用于球囊压迫术的球囊导管,也研发了带有术中压力监测系统的球囊导管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临床实践创新将来可能会上市有带有导向性的球囊导管,以及带有电生理监测系统的球囊导管。
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日益深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支持技术创新,鼓励更多企业研发生产出质量更好且更适用的球囊治疗三叉神经痛。在“非血管介入球囊类医保通用名”编制中,将压迫球囊扩张导管单独明确作为医保通用名,以医保政策为产品“正名”,助力球囊压迫手术的精细化管理,为广大三叉神经痛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非血管介入球囊类医保通用名的印发,为非血管介入球囊类相关耗材的精细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国家医保局也将继续加快编制医保通用名,持续关注医疗科技在不同学科的发展和进步金证股票股吧,从医保政策出发为更多优质耗材“正名”,让更多患者获益。